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

P2P网贷标的打包化,谨防重蹈期限错配覆辙

   

  中国的P2P网贷历经7年多的野蛮成长,终于在2013年的10月迎来了波及整个行业的一场倒闭潮,关于背后的真正原因,市场人士也是众说纷纭,但总体来看,普遍比较认可的还是归结于平台自身管理不善所导致。在此基础之上,业内对于行业今后的总体经营模式也渐趋一致,大致来看分为三种,一种是钱多多倡导的抵押模式,一种是拍拍贷为代表的纯线上模式,还有就是陆金所采用的担保模式。从此后新上线的平台来看,基本都选取了上述三类模式的其中之一。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已经有望迎来行业平稳的发展时期了,但近期却有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在部分平台上存在的标的打包化的现象,有可能为今后买下隐患。

  该人士向记者进一步详述,网贷这种业态,在刚刚成立的初期,产品的内容还是比较纯粹,无论怎样的平台,对于产品的发布也基本都是直接针对单个标的来的,投资人所购买的也是具备特定条件的借款,即:某个借款人在通过平台审核后,平台就将该借款信息予以发布,借款金额、期限、利率条件等等要素都一一披露,出借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安排来选择相应期限的标的进行投资。但是,最近在个别平台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他们向投资人发布的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借款项目,而是一种类似于打包化的产品,对于这种产品设定不同的条件,投资人投资的是平台发布的这项产品,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借款标的,当资金进入该打包产品之后,则由平台自己来对资金的具体投向进行分配,这已经相当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了,严格一些来讲,可能比银行的产品更不透明。后者至少还说明资金具体将投向什么地方,但前者在这方面则完全是一笔糊涂账。这种模式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最大的隐患就在于平台自身在资金分配中一旦出现期限错配,则在特定条件下将直接引发兑付危机,而且规模越大,潜在的风险越大,甚至不排除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

  该人士进一步建议,监管层在今后的制度设计中,应该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能不能搞?怎么搞?都需要进行细化。而在这一切尚未有定论之前,平台还是应该本着稳健经营,长远发展的理念,采取前文中已经被市场认可的三个主流平台:陆金所、钱多多、拍拍贷为代表的经营方式来稳步推进平台的业务发展,切忌因过度创新而无意践踏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