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 > 数据 >

家庭医生不等于私人医生 服务发展需要时间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近日在回应公众所关心的家庭医生话题时表示,家庭医生不等于私人医生,基于家庭医生团队数量不足的现状,目前优先向重点人群提供服务。行业人士呼吁,家庭医生服务发展需要时间,“请给好东西多一点耐心”。

日前,新华社一条中国超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表示和自身感触相差甚远,“没感觉到!”“又拖了国家后腿?”等质疑声音不绝于耳。

“老百姓不断对这个消息表示质疑,说明了社会对家庭医生这一服务其实是充满了期待。”健康之路董事长张万能说。作为一个利用技术手段不断助推国家医疗改革政策落地的实践者,他认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发展,目前还处在建立“存在感”的起步阶段。

中国医师协会专家认为,把家庭医生等同于私人医生是一种误读,也说明了大众对家庭医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与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所提供的VIP服务不同,中国家庭医生是通过签约的形式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尤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人群出现“井喷”的当下,家庭医生的服务作用更加凸显。

对此,张万能表示,不同于一般疾病,慢病患者将面临长期带病生存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良好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干预服务,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血压/血糖持续监测、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等。

家庭医生,正是能够提供这些综合服务的人。通过帮助缺乏专业知识的患者提升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医的行为能力,获得长期、协同的健康照顾,基层医疗“接得住”后,基层患者才留得住。

2016年9月,张万能的健康之路公司与厦门卫计委共同推出“厦门i健康”家庭医生签约在线平台,以信息技术为家庭医生赋能。今年6月,该平台刚被国家卫计委列为典型进行推介。

张万能认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推进,签约只是第一步。存在感、信任感、优先感,是家庭医生制度逐步落地生根的三个阶段。随着签约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将越来越能感到家庭医生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对其信任感的建立,也是不断跨出第一步循序渐进的互动过程。

以厦门i健康为例,今年9月,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长处方续方的服务。通过这一服务,厦门地区已签约的慢病患者,可以让信息跑腿,自己在家就能续方,免去了亲自去医院挂号排队的困扰。

“这样一来,在慢病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慢病患者中,对家庭医生服务的信任感和认同就大大增加。”张万能说。据他透露,目前,“i健康”模式已在福州等地进行推广,同时为了满足签约家庭医生的平台用户需求,也在筹备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功能。

随着家庭医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完善,当患者综合考虑经济、便利和其他因素后,能第一时间考虑家庭医生,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大医院排队看病,相关制度才算完美落地。家庭医生有了“优先感”,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健康水平提档升级的关键钥匙。

从医疗行业自身的特性来说,短时期内的突飞猛进并无可能。“家庭医生工作才刚刚开场,我们要给好的东西多一点耐心。作为互联网企业,能够用技术手段推动政策落地,不断释放医改红利给广大老百姓,也是我的夙愿。”张万能说。